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複雜,學校統一部署,多措并舉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學校各項工作正常進行。為了豐富閉環管理期間師生校園文化生活,展現藝術教育和美育教育成果,凝聚師生力量,增進校園文化氛圍,4月1日晚,伟德官网下app官方网站舉辦演出系列活動第九場:綜合音樂會。校長吳滿财、副校長魏洪芝、副校長田光、副校長辛彥懷、校長助理劉喜貴,及各黨政部門、二級學院領導莅臨演出現場觀看表演。演出由伟德官网下app官方网站田野老師主持。
王依晗、胡睿老師的《Saper Vorrste你想要知道》選自《假面舞會》,表現了裡卡多準備開一場面具舞會,他邀請好友雷納托的妻子阿米莉亞參加,因為他也深愛着她。他的仆人埃德加爾多警告有人想謀害他的生命時,裡卡多并不在意,他甚至嘲笑女巫烏麗卡的預言。舞會上,謀反者用鬥篷裹着身體到處走動,他們在尋找裡卡多。問他裡卡多是裝扮成什麼模樣。可是仆人埃德加爾多卻答說“我無法奉告”,然後唱出詠歎調“你想要知道”。
李思柳老師的琵琶獨奏《霸王卸甲》是傳統經典的琵琶武套樂曲之一,它以楚漢相争垓下之戰為題材,刻畫了楚霸王項羽在交戰失利之際四面楚歌之時别姬自刎的英雄樂章。林石城版《霸王卸甲》,是根據沈浩初的傳譜《養正軒琵琶譜》中武曲所整理。
彭英國、賈佳、胡睿老師的《黃四姐》是在恩施州廣泛流傳的土家族民歌經典。它以喜花鼓的明快節奏和生動歡樂的情愛内容,表現了青年男女互相愛慕追求、饋贈定情信物的情節,被譽為中國民歌中鮮豔盛開的奇葩,經曆百年而不衰。
軒永福、李緣夢老師的歌曲《我的愛人你可聽見》選自歌劇《長征》,《長征》是國家大劇院以長征事迹為題材。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由印青作曲、鄒靜之作詞創作的中國原創歌劇。歌劇通過劇中人物彭政委、曾團長等人的感人事件,凸顯工農紅軍百折不撓、團結互助、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的長征精神。
>李夢圓老師的鋼琴獨奏《翻身的日子》由作曲家儲望華先生改編的鋼琴曲《翻身的日子》創作于1964年,是根據我國著名作曲家朱踐耳先生創作的同名民樂合奏曲改編而成。該樂曲采用五聲民族調式,以質樸流暢的旋律和火熱歡快的節奏為特色,并在保留原曲音樂素材和民族韻味的基礎上,以鋼琴模仿各種民族樂器的演奏,充分地發揮了鋼琴的巨大表現力。
何弦、李緣夢老師的《我要生活在美夢中》是法國著名作曲家夏爾•古諾根據莎士比亞的著名戲劇改編創作而成的歌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一段著名的詠歎調。
楊碩、李喜洋老師的古筝獨奏《行者》是一首别具風格的秦筝藝術作品。由西安音樂學院民樂系教授魏軍創作于2015年,踏着千年古絲綢之路,追尋沙漠中消失了千年的綠洲古國—龜茲。“向往你神奇般美麗的存在,曾傳播着神聖的道義與文明。一路走來,心中再現曾經擁有的光輝與輝煌。”
尹傑、李緣夢老師的《龍船調》是一首湖北民歌,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世界25首優秀民歌之一。原是群衆逢年過節劃采蓮船時常唱的一首民歌,開始人們叫它燈調,又因為歌詞内容是種瓜。所以,人們叫它種瓜調或瓜仁調,在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州利川市柏楊、謀道、汪營一帶傳唱,利川被稱為《龍船調》的故鄉。
趙佳琦、張錦程老師的二胡獨奏《如來藏》是由有“當代劉天華”之稱的著名作曲家劉文金先生,根據台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愚溪先生的著作《袍修羅蘭》中的主要人物及其代表的“天然屬性”譜寫而成。
李晨、梁然、王依晗、胡睿老師的《大星、金子、仇虎三重唱》選自歌劇《原野》,是第一部被搬上國外舞台的中國歌劇。1992年1月,該劇在美國華盛頓肯尼迪中心艾森豪威爾劇院上演,劇中人物由旅美的華裔歌唱家扮演,指揮、導演、樂隊和合唱隊員由美方人員擔任,演出獲得成功。
齊攀、楊碩老師的竹笛獨奏《妝台秋思》原本為琵琶文曲套曲中《塞上曲》第四曲,清代李芳園把《妝台秋思》從《塞上曲》中抽出來改為蕭獨奏曲,則是看中了這段曲調同樣适合蕭笛演奏。此曲作于1979年為推廣樂器箜篌而作,杜次文先生後根據錄音09年從新整理,利用箜篌搭配竹笛,箜篌清脆明亮與竹笛柔美音色相應成趣。
郭豔豔老師演唱的東北民歌《看秧歌》,由歌唱家郭頌根據東北民歌小調改編而成,同時它也是東北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民歌之一,以其為代表的一系列東北民歌在長期的發展中無論在唱腔唱詞還是音樂等諸多方面都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一套理念,有着濃郁的東北地方色彩。郭豔豔老師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不僅可以使我們對“東北民歌”音樂中豐富的語言旋律特點及處理手法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和認識,挖掘其所蘊含的藝術價值,借鑒其獨具魅力的藝術手法來豐富繁榮我們的音樂創作、将“東北民歌”的優良傳統和豐富養分進一步發揚光大。
李喜洋老師的打擊樂獨奏《迎來春色換人間》是用馬林巴琴演繹京劇唱段,伴奏采用了電聲與交響樂相結合的形式。作品開篇,運用進行曲和沖鋒号等多種元素相結合再創新的形式,譜寫出律動強勁,铿锵有力的樂曲,營造出一種氣勢,表現出解放軍乘勝前進,追擊頑匪的場面。中間唱段部分,吸收了弦樂的演奏特點。将馬林巴顆粒性和弦樂的延續性,有機靈活的結合起來,更富有戲曲技巧和旋律特點。最後以高亢的音樂收尾,表達出對革命必勝的信心,與開頭前後呼應,将作品推向高潮。該作品是對京劇唱段的二度創作,切實踐行了“用世界語言講好中國故事,用西洋樂器诠釋民族經典”。
出席音樂會的領導和觀衆對演出節目表示高度肯定,并熱烈祝賀這場氣勢磅礴的合唱音樂會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