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職業生涯規劃是依據學生自身能力和綜合素養實施未來職業設計,将職業生涯規劃融入到學生日常教育與指導工作中,可以促使學生對自身今後的職業有一個更加科學合理的規劃和籌備。大學生正處于職業生涯的探索階段,這一階段對其一生的職業發展至關重要。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穩就業、保就業的有關決策部署,把做好大學生生涯規劃作為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環節和“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确的職業生涯觀念,更好地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特制定本意見。
第二章 基本原則
第二條 職業生涯規劃應貼近社會需求
職業生涯規劃作為一種社會化的活動,必然受到經濟社會發展條件的影響,因此,在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必須準确把握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正确處理職業理想與現實需求的矛盾,将學生個人的職業目标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主動适應時代發展需要,使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具有現實性和可行性。
第三條 職業生涯規劃應針對個性特征
不同種類的工作對人的氣質、性格、興趣等個性特征有不同的要求,個性特征隻有符合其所從事的職業,才能較好地勝任這一職業。因此,開展生涯指導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運用各種職業咨詢和測評手段,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職業興趣、性格傾向、環境偏好等因素,建立自我概念,探索适合自己個性特征的職業類型。
第四條 職業生涯規劃應結合所學專業
大學階段的專業化教育,既是走進職場的前期準備,也是在為未來整個職業生涯奠定基礎。因此,在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要立足學生自身所學的專業,認真謀劃大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依靠正确的認知、科學的選擇和持續的積累,實現專業和職業的合理匹配。
第五條 職業生涯規劃應貫穿整個大學階段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根據大學階段各年級的不同特點,明确目标,突出重點,分步實施,使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大學學習生活整個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從學生不同階段的實際情況出發,開展有針對性地職業生涯規劃和綜合職業素質訓練活動,加強學生職業發展基本素質和能力的培養,确保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穩步提升。
第六條 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大學生畢業後在擇業就業的過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部分大學生甚至會因就業問題而産生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構建完善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需要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基于學生的心理層面及時進行溝通疏導,引導大學生樹立良好的就業、擇業心理和觀念。
第七條 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需要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内容,結合時代發展特點和主流思想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促使大學生将職業發展與社會主義建設相關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力量。同時,要充分發揮班委會、團支部以及學生會、黨支部等組織的引領帶動作用,樹立先進榜樣,激勵大學生合理規劃職業生涯發展目标。
第三章 工作内容
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生涯發展與規劃的意識和能力;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傾向、個性特點與生涯發展的關系;幫助學生了解專業信息與社會職業需求,合理規劃升學與就業目标;促進學生掌握學習、工作所必需的技能;有效減少學生在生涯發展方面的困惑。主要包括學生自我認知、學業修習、職業認知、職業選擇和社會适應指導。
第八條 自我認知指導。指導學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興趣特長、能力傾向等,正确看待個體差異,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準确定位自身角色,形成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激發個體發展潛能,培養學生規劃人生的意識和能力。
第九條 學業修習指導。指導學生了解專業課程設計、學科知識體系和學習能力要求,明确個人學業目标,科學安排課程修習計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能力,挖掘學習潛能,提升學業水平。
第十條 職業認知指導。指導學生了解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需求,了解不同職業的基本情況、發展過程、行業前景、工作任務、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初步形成自身職業發展意向。
第十一條 職業選擇指導。指導學生多渠道地了解國家就業政策和各大單位招聘信息,了解用人單位人才招聘要求,正确處理個人能力與社會需要的關系,合理規劃升學與就業目标,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第十二條 社會适應指導。指導學生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加強自身的行為管理和情緒管理,培養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營造幸福愉悅生活的基礎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步入下一階段生活、學習、工作所必須的技能。
第四章 機構設置
第十三條 成立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吳滿财
副組長:魏洪芝 辛彥懷 田光 劉喜貴
成員:許慶斌 吳書博 王昆 趙冬梅 王明吉 甄增榮 陳輝 姜新佩 王靜紅 張玲玲
職責:
(一)加強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頂層設計。結合本校學生特點,整合校内外資源,科學合理地制定符合學生發展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方針,為學生提供全面、系統、規範地職業生涯規劃和指導。
(二)制定有關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規章制度,監督檢查各方面工作落實。
第十四條 成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專班
工作專班設在學生工作部。
主任:許慶斌 吳書博 王昆
成員:連婷 包麗媛 齊永娟 張玲玲 王蒙 尹鈞 王亞傑 甯立臣 張冠群 付華軒
職責:
(一)教學科研部要統籌開發适應新時代大學生需求的校本教材,通過職業生涯課堂教育教學活動來喚醒大學生的生涯意識,整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讓生涯理論、職業認知和技能培養貫穿大學始終,培養學生就業主人翁意識,促使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和外界環境,理性地規劃自身未來的發展,提高職業生涯管理能力,逐步确立長遠而穩定的發展目标。
(二)學生工作部要指導輔導員發揮自身優勢,充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引路者、輔助者、推動者和實踐者,并且通過激發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構建學生發展平台,修正職業生涯目标、構建完善的大學生職業教育生涯規劃教育體系等對策,充分發揮輔導員對大學生開展全程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加強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拓展大學生就業渠道的作用,保障大學生擁有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豐富微信公衆賬号,建立就業荟萃、單位招聘、就業服務等固定闆塊,把網絡、手機、多媒體等信息手段融入就業服務的各個環節,有效推進就業指導服務系統的建設。
(三)對外合作部要推進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踐工作,加強校企合作,為學生搭建穩定的暑期實習、實踐等平台。引入社會企業資源,建立人力資源專家庫,邀請他們走進學校,通過模拟面試、簡曆診斷、形象設計等小型工作坊的形式,為學生們提供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服務。
(四)各二級學院應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落實,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宣傳、教育、指導、活動組織等具體工作。
第五章 分階段指導
職業生涯規劃以學生自主規劃為主體,應貼近社會需求、針對個性特征、結合所學專業、貫穿大學階段,具有全程性、個體性、實踐性,不同階段講授不同内容,不同個體實施個性化指導服務,不同專業提供不同實踐性平台。
第十五條 大學一年級階段:對專業初步了解及自我認知階段
學生特點:剛進入大學校門的學生面臨着生活自理、環境适應等一系列新生适應性問題。對所學專業比較模糊,對職業生涯理論缺乏認識,職業目标不清晰。
教育目标:引導學生認識自我,發展自己現有的興趣和能力,并不斷探索自己的職業性格、興趣、能力和價值觀等;指導學生加深對職業和職場的認識,如閱讀一些關于不同行業和職業的介紹材料,了解某行業的發展前景、各種職業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加深學生對所學專業内容、就業方向、就業前景等方面的認識,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認同度和滿意度。
實施方案:
(一)教學科研部應開設職業生涯規劃類公共選修課程。
(二)學生工作部學生與輔導員管理中心要利用入學教育、相關活動等指導輔導員做好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學籍與資助中心要聚焦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開設勤工助學崗位,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樹立生涯發展信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要引進科學測試工具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自我認知,如用 MBTI 性格測試來探索性格,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探索職業興趣,用技能問卷或技能分類卡等探索自己的技能,用價值觀市場、價值觀拍賣活動等澄清自己的職業價值觀。
(三)對外合作部應邀請企業相關人員開展針對新生的就業宣講會,喚醒學生生涯意識。
(四)各二級學院要通過新生入學教育、專題講座等幫助學生迅速了解所學專業。專業課教師為學生講解專業的培養目标、四年所學課程整體規劃、選課指南、培養方向;輔導員通過主題班會講解就業方向,幫助學生解答專業的困惑,并利用讨論、答疑等方式增進學生對所學專業和未來職場的了解;鼓勵學生通過書籍、行業展覽會和人才交流會、網絡等靜态資料接觸及專業協會/學會、生涯人物訪談等動态資料接觸了解職場及就業前景。
第十六條 大學二年級階段:生涯的拓展階段
學生特點:大學二年級學生進入生涯發展的倦怠期,學生經過了一年的學習和生活,已經掌握了大學生活的規律,對所學專業也有一定了解,生涯好奇指數降低,對專業探索的意願降低。
教育目标:再次激發學生對專業探索的熱情,引導學生通過實踐加深對專業和自身的認知;引導學生了解就業市場,并在實踐探索的基礎上,逐步明确專業和職業的發展方向。
實施方案:
(一)教學科研部應根據大學二年級學生特點開展生涯規劃輔導,将生涯教育與引導融入專業教學中。使學生建立正确的職業認知,培養學生就業主人翁意識,促使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和外界環境,理性地規劃自身未來的發展,提高職業生涯管理能力,逐步确立長遠而穩定的發展目标。
(二)學生工作部學生與輔導員管理中心要指導輔導員根據大學二年級的學業、心理特點,開展有針對性地系列教育活動,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開展深入教育與引導,在學生日常教育和思政工作中貫穿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指導,激發學生的生涯探索熱情。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應定期開展團體心理輔導,鼓勵學生樹立正确的就業觀念和态度,積極開展就業準備工作。
(三)對外合作部要設立渠道,幫助學生通過生涯人物訪談等形式獲得更全面的職業資料,了解就業市場,并和一些在感興趣領域工作的人取得聯系,并對工作性質、内容、環境、所需個人的資質、技巧和能力、收入或薪資範圍、福利等進行采訪,使學生對職業方向産生更直觀的認知。要加強校企合作,為學生搭建穩定的暑期實習、社會實踐等平台,在實踐中掌握職業信息。
(四)各二級學院應通過主題班會、生涯規劃大賽等活動等方式,讓學生對職業有更多的思考,結合大學一年級時期的自我探索結論,進一步明确專業和職業發展方向。
第十七條 大學三年級階段:整理和決策階段
學生特點:大學三年級學生處于生涯适應力水平的低谷期,對生涯的好奇和關注都處于較低水平。
教育目标: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能力進行重新認識和澄清;幫助學生利用決策平衡單等合理決策的方法探索職業選擇;教授學生簡曆撰寫、面試知識。
實施方案:
(一)教學科研部要針對大學三年級學生發展特點開展就業指導課程,幫助學生全面了解自我當前狀态,分析考研、就業形勢,梳理就業選項、學習簡曆撰寫和面試知識。應該提供規劃的知識和技能培訓與職業決策指導課程,幫助學生在自我分析與職業分析結合的基礎上,完成精準的職業決策,并形成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針對職業目标,明确技能提升,加強實踐實習。
(二)學生工作部學生與輔導員管理中心要指導輔導員開展針對大三年級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主題班會和系列活動,引導大學生根據自身發展變化修正自己的生涯目标,從而更好的适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通過舉辦簡曆制作大賽、模拟招聘大賽等學生活動,教授學生簡曆撰寫的方法和面試知識,讓學生有機會進行簡曆撰寫和面試實操,提升職業能力。
(三)對外合作部應邀請專家、企業負責人開展講座或者宣講會,拓寬大學生的就業視野和就業渠道。
(四)各二級學院要引導學生利用成績單、實踐報告、實習證明、工作履曆表等進一步梳理自己的職業技能。引入 CASVE 循環、決策平衡單等合理決策方法幫助學生梳理自己的職業選擇。
第十八條 大學四年級階段:就業決定階段
學生特點:大學四年級學生多數已經開始正式的實習,工作的過程中獲得了更多的自信,生涯适應力發展水平達到最高。
教育目标:引導學生提前規劃和确定生涯目标,應對從學生到職業人身份的轉變;教授學生撰寫求職信、設計簡曆。
實施方案:
(一)學生工作部學生與輔導員管理中心要指導輔導員注重對大學四年級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對學生就業、擇業過程中出現的價值化、功利化和信念模糊等思想開展專項教育,培育大學生健康康的就業、擇業心态,樹立大學生的就業信心;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要開展就業心理輔導,引導學生做好就業準備,準确定位,把握就業機會,應對從學生到職業人身份的轉變。
(二)對外合作部要為學生和企業間搭建平台,做好就業服務,做好就業咨詢等後勤工作。
(三)各二級學院應通過就業網站、QQ群、新媒體、宣傳欄等形式及時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對畢業生開展系列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形成正确的就業擇業觀;通過邀請往屆畢業生回校做交流,給學生提供更直觀的就業指導。
第十九條 開展畢業生跟蹤調查工作
畢業生跟蹤調查工作是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檢驗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效性的标準,做好畢業生跟蹤調查工作,為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提供實踐依據。因此,各二級學院、輔導員要根據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年限,進行跟蹤調查,建立畢業生就業檔案,并與沒有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學生進行同期對比,從而可以獲得更多、更真實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經驗,以更好地發揮指導作用。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條 加強對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各二級學院要指導輔導員科學合理地開展生涯規劃教育,加強生涯規劃指導人員配備、培養和培訓工作。要積極開拓生涯規劃體驗場所,要完善相關指導資源的建設,積極探索建立一站式生涯規劃指導中心。
第二十一條 加強對大學生涯規劃教育的指導和研究。各二級學院要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豐富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培育與推廣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優秀典型,加強生涯規劃檔案的建立管理和追蹤。
第二十二條 加強對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督促和檢查。各二級學院要積極督促輔導員探索符合本專業學生實際的涯規劃教育模式,檢查相關制度、管理機構和實踐教育工作的落實情況。要完善定期檢查制度,通過查閱資料、聽常态課、參與活動等多種形式了解學生在生涯規劃方面的成果和問題,建立檢查、總結、評價、反饋、改進等長效機制。
第七章 附則
第二十三條 本意見最終解釋權歸學生工作部,自發布之日起施行。